天津国资系统“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新闻发布会举行
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这样推进
来源:天津发布
发布时间:2024-12-13 08:37
12月1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天津国资系统“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新闻发布会。市国资委主任张勇,市国资委副主任韩云翔,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张建华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所关心的问题。一年来,国资国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开展“三量”工作,先后组织六期“互学互看拉练”活动,38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或盘活。今年1-11月份,市国资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6%,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一是分类施策盘活存量。组织企业重新摸排土地、房产、产能、资金、品牌、资质等各类资产底数,一企一策、一案一策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统筹盘活土地、房产。坚持“善建善营”“内容为王”,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今年以来累计盘活闲置及低效土地房产130万平方米,11个城更项目开工建设。比如,原开滦矿物局大楼历经两年时间盘活,在天津五大道金融论坛期间首次精彩亮相,成为天津金融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金融机构服务中心。柳林创意之城产业运营服务中心开放运营,一机床项目向市民呈现天津工业遗存新地标,吉利大厦改造提升后重新开业,津龙湾TOD文化广场建成运营,作为全国百货店中唯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劝业场保护修缮工程启动。推动低效产能升级。渤化集团升级改造聚甲醛装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百利集团大型阀门数字化生产车间改扩建,渤轻集团“天女”油墨扩能项目开工建设,水务集团依托凌庄水厂闲置厂房,打造高品质生活饮用水基地。发挥国企资质效能。轨道集团为北京等8个城市、14个项目提供轨道咨询服务,走出国门成功签署哈萨克斯坦、巴西圣保罗等项目,合同金额14亿元。二是集聚资源培育增量。深入推进“十项行动”82项重点任务、72个重点项目的实施,重点项目投资累计达到1062亿元。承办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53个代表性项目集中签约,金额合计1288.3亿元。泰达控股与中电科技合作建设的天津软件园正式开园,创新中心投入使用,城投集团与国电投合作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能源集团成功引入华润天津医药公司盘活厂区资源。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增量。食品集团冷链食品物流基地项目一期、临港粮油应急储备物流中转项目投产,乳品加工基地项目二期启动。纺织集团天纺科创智慧谷项目竣工开园,渤轻集团无菌饮料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中环集团全力推进N型高效电池片项目。津智资本积极探索切入碳资产业务领域,津投资本上线我市首个数字资产服务平台。三是改革创新提升质量。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体任务整体完成率超过70%。海河乳品、天科数创、泰达绿化新晋入围全国“科改示范企业”“双百企业”,天津国企累计达到15家,4家企业获评标杆、优秀。深入开展“育精培优”专项行动,入围企业达到89家,推动一批二、三级企业“小升规”。实施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专项工作,组织企业推动148个技改和科技攻关项目,组建5个产业创新联合体、3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和13个省级创新平台。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专项工作,市级监管企业销售、管理和财务三项费用同比压降5%,企业亏损面较年初下降4.2个百分点。31家市级监管企业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8家企业入选“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先锋100指数”,4家企业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蓝皮书优秀案例。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三量”这一行之有效的路径,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强产业链、科技、应用场景、金融投资、人才等五个方面创新赋能,推动资产盘活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加强与央企、外企、民企等不同类型企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融通发展;健全有利于企业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资系统这样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答记者问
全面盘活存量?精准培育增量?系统提升质量?深入推进“三量”工作天津日报:随着“三量”工作深入开展,请问市国资委对于进一步推动“三量”工作落地见效还有哪些计划和考虑?韩云翔:随着“三量”工作进入深入期,市国资系统将以增强国资国企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三量”工作,努力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全面盘活存量,做到“善建善营”。切实发挥“服务工具箱”和“金融工具箱”支持资产盘活的作用,推动监管企业因地制宜“一宗一策”找准定位、加快盘活土地和闲置的老旧厂房、商业载体、小洋楼等各类资源,形成更多有特色、有产业、有增长点的标志性资产盘活和城市更新项目,真正实现“盘而有效、因盘而活”。积极推动“老字号”品牌赋能振兴,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多元化经营、授权开发等多种形式增强老品牌竞争力,促进老企业焕发新活力。二是精准培育增量,增强引领作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进一步健全央地国企合作共建机制,完善京津冀三地国资长效合作机制,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发展,推动天津软件园、LNG二期增资项目、滨海中储综合物流园等一批央地国企合作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更多央企二三级总部在津布局,采取市场化方式引聚落实一批标志性项目。深入实施上市公司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优选重点后备企业加快辅导上市。三是系统提升质量,提高管理水平。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当产业链“链主”,探索组建产业联盟、培育产业新生态等途径延链补链强链升链。深入实施“育精培优”行动,以二三级创新型国有企业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标一流企业提升发展质量,深入实施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在检测认证、通信设备制造、设计服务等细分领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标杆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经营质量,推动企业优化管控体系。新华社:现在马上进入2025年,请问新一年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方面有哪些思路举措?张勇:2025年,我们将切实用足用好中央一揽子政策和我市支持措施,加快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要打好“五大攻坚战”:一是打好资产盘活攻坚战,在“三量”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加强产业链、科技、应用场景、金融投资、人才等五个方面创新赋能,在解决“善营”问题上下更大功夫。加强与央企、外企、民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融通发展。加强改革创新,健全有利于企业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二是打好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在提质增效稳增长上取得新成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功能公益类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发展新兴服务业态、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加快石化、装备、纺织、轻工、交通、商贸、文旅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信创、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设计服务等新兴产业培育力度。着力增强国企市场竞争能力,引导企业向市场要项目、要效益,引育形成一批标志性项目。三是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攻坚战,在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上取得新成效。围绕优布局调结构深化功能性改革,着力增强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围绕增强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推动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在国有企业普遍推行。四是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上取得新成效。用足用好国家金融政策工具,积极利用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化解债务,加快实现“八个转变”。五是打好“强根铸魂”攻坚战,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建立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政治生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 产业焕新 城市更新 助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人民日报:请问金融服务盘活存量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思路举措?张建华:今年以来,市委金融办组织金融系统、会同有关方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盘活存量资产工作要求,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金融在盘活存量资产中的综合支撑保障作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助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一是加强工作统筹指导。牵头成立盘活存量资产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印发《天津市金融支持盘活存量资产若干措施》,从发挥直接融资作用、发挥间接融资作用、发挥租赁保理专业优势、加大不良资产盘活力度、优化金融支持盘活发展环境等5方面提出13项措施。二是加强金融综合供给。指导金融机构提供城中村专项贷款、城市更新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住房租赁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小洋楼专项贷款等多样化金融产品,累计为资产盘活项目提供授信融资规模超1500亿元。支持企业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截至目前,我市企业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共117只,发行规模超308亿元;资产支持票据(ABN)共51只,发行规模近280亿元。推动我市首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博时经开产园REIT)上市,实现我市基础设施公募REITs零的突破。三是加强重点项目服务。推进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即“泰安道5号”标准化盘活、市场化运作,将其提升改造为天津金融展示中心和金融机构服务中心,成为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促进金融与文商旅深度融合、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已于前期首届天津五大道金融论坛成举办之际开放。下一步,市委金融办将围绕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支持政策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与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实施的《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聚焦金融支持我市盘活存量资产的重点领域方向和共性金融需求,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发挥金融综合服务保障作用,为盘活存量贡献更多金融之为。深化央地合作对接 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加强区域合作联动 共促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广播:我们了解到,京津冀三地国资委联合举办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布会,请问近年来国资系统在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有哪些具体打算?韩云翔: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坚决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推动市属企业与中央企业以及北京、河北两地企业的深化合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一是深化央地合作对接,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指导下,我们建立了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市区两级联络合作工作机制,2024年两次召开央企座谈会,推动我市与中国石化、中国电子等30余家央企进一步深化合作。当好驻津央企“娘家人”,积极帮助央企驻津单位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助力企业在津发展。此外,市属国企与央企合作成果丰硕,泰达控股联手中国电子打造天津软件园;天津港集团与中远海运合作开通天津港至南美东、美东2条直航航线;轨道交通集团联合中国中车引入19家轨道交通链上企业,推动我市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二是积极“引进来走出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市领导谋划推动、高位对接下,市国资委会同市投促局、滨海新区政府、中新生态城管委会积极争取,中国资环集团总部已在津落户。市国资委还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支持服务中国资环集团高质量发展。9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企联、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市国资委牵头组织落地的2024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在津成功举办,成为我市吸引集聚国内各领域头部企业重要平台,推动八大主题53个代表性项目集中签约,目前正扎实推进项目落地。三是加强区域合作联动,共促京津冀协同发展。2024年,三地国资委联合举办了京津冀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布会、高质量协同发展研讨会等活动,成立了京津冀国资国企智库委员会,不断深化三地国资系统合作。11月1日至2日,市国资委成功举办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联席会暨国企民企握手对接会,推动三地国企、民企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合作。下一步,我们将在持续深化央地合作对接、服务保障中国资环集团等驻津央企高质量发展、加强京津冀三地企业交流合作等领域持续发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添秤增彩”。中国银行保险报:刚才发布时提到,原开滦矿务局大楼(“泰安道5号”)经过市场化盘活运作,成为天津金融展示服务的标志性场所。请问“泰安道5号”盘活方面有哪些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张建华:坐落在和平区泰安道5号的原开滦矿务局大楼自1921年建成至今,已伴随天津走过一个多世纪。如今,通过两年的市场化盘活、专业化运作,“泰安道5号”已提升改造为天津金融展示中心和金融机构服务中心。一是盘活用好存量资源。按照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方案》,天津立足金创区功能定位,打造有主题、有特色的金融集聚标志区,其中和平区叫做金融历史文化区。综合考虑解放北路沿线金融历史文化建筑集中、周边文旅资源丰富等叠加优势,优选原开滦矿务局大楼这一标志性建筑进行市场化盘活,将这座单体面积最大的闲置文保建筑提升改造为天津金融展示中心和金融机构服务中心,引进全市规模最大的政府引导基金——海河产业基金和国内高端金融智库——北方新金融研究院入驻办公,打造“泰安道5号”这一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成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之“眼”,为盘活用好存量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金融领域可感可知、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案例,我们称之为“焕彩新生”。二是市场化可持续运作。推动和平区设立区属运营公司整体承接“泰安道5号”运营管理,通过市场化手段,充分激发存量资源的内生动力;持续对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态,承接金融主题高端论坛、路演、培训、会务等商业性活动,积极谋划高端艺术展、精品拍卖会等高品质主题活动,探索形成新的发展增量。三是以点带线形成联动。“泰安道5号”自2024天津五大道金融论坛举办期间亮相以来,预约参观来访者络绎不绝,“金耀天津 融启未来”的鲜明主题深入人心。我们正与和平区以“泰安道5号”为牵引,通过政府推动、国企引领、自主更新等多种模式,带动辐射周边历史建筑群落的开发利用,解放北路沿线、利顺德历史文化景区项目快速推进,中国人寿金融中心金融资源集聚效应显现,原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原北洋保商银行、原戈登堂等多个历史风貌建筑加快进行盘活前期准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着力打造“泰安道5号”专属金融文化旅游路线,提升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品质,推动天津金融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紧密结合“三量”工作 积极盘活国企文旅资源 推动文旅商有机融合津云:请问国资系统在推进文旅商融合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张勇:今年以来,我们在推动文化传承上进一步加力加劲,紧密结合“三量”工作,积极盘活国企的文旅资源,有效推动了文旅商有机融合。一是打造了一批高品质的文旅场景。今年以来,我们推动城投集团实施津湾广场焕新提级,积极盘活打造“年轻态、都市型、人文韵”的商旅文体活力商区,成为天津的“城市封面”;成功盘活大理道5号原蔡氏家祠,以“樘院”身份焕新亮相,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让更多游客品味“小楼春秋·津彩韵味”。另外,我们推动劝业场、吉利大厦、棉三创意街区等众多承载城市记忆的文旅老品牌焕新发展,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升级,打造地标性特色文旅街区和美食休闲聚集地。二是组织了一批高品味的文旅活动。推动国企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文旅+体育”“文旅+音乐”活动,先后举办了天津海河文化旅游节、海河音乐节、海河文化消费周、“天津时装周”、海盐“春扒节”等活动,促进文化、旅游、体育、音乐有机结合;结合五一、端午、十一等节假日,推出了“古韵新华 春满津门”等一系列沉浸式主题文旅活动,全方位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增强了城市旅游特色和地区吸引力。三是推出了一批精品特色的文旅项目。推动旅游集团发挥文旅产业龙头“链主”作用,聚合国企各类文旅资源,先后推出“乡村振兴”农业游、“品味民生”工业游、“宝藏天津”文化游等20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海河游船、天津之眼、泰达航母、汉沽盐场等国企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聚合旅游景点与消费场景。后续市国资委将持续推动国资国企融入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大局,以“文旅+”和“+文旅”方式促进产业融合,打造更多特色鲜明的文商旅综合体,推动文旅商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服务保障民生项目落地 解决群众关注关心热点难点问题今晚报:我们了解到,2023年市国资委开展了“民呼我为擦亮窗口”为民服务活动。请问今年这项活动开展的怎么样?韩云翔:2023年以来,市国资委深入开展了“民呼我为、擦亮窗口”为民服务活动,推动了一批服务保障民生的项目落地、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来,市国资委持续开展“民呼我为、擦亮窗口”活动,制定印发了《常态化开展“民呼我为、擦亮窗口”为民服务工作方案》,围绕交通出行、供水用水、供气供热、食品供应、文化旅游、物业服务、健康养老等十个方面,全面加强和改进工作,推动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双提升”。1-10月国资系统群众服务热线与去年同比下降26%,群众诉求大幅下降。国有企业在城市运行和民生保障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比如,食品集团全力构造从“田间到餐桌”食品全产业链,发展线下183家自营及加盟门店,建立更加牢固的食品产业体系。能源集团深入开展燃气庭院管道改造工程,全面保障燃气管道安全运行;积极扩大“一机通办”范围,在全市政务服务188个站点、290台政务服务智能终端机上实现自助缴纳燃气、供热费等13个服务事项,进一步缩短服务半径。水务集团继续做好产水、供水、节水、污水处理等全链条服务,紧盯水质安全,加大监测频次,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推行水务掌上营业厅,足不出户实现全业务线上受理,为百姓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公交集团调整线路110条,减少重叠里程585公里,填补20余处空白;优化调整线路24条,实现160处公交运营站点与地铁站点150米内近距离接驳,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推行27条敬老服务线路,有效提升适老化服务能力。轨道集团启动“暖心工程”,在既有地铁线路基础上,已新增建开通21个出入口,方便乘客乘车;利用边角地块建成并投运10处24小时智慧停车场,提供车位1100个;在站内增设220个便民服务点,完善便民商业设施。